杨开慧和毛岸英、毛岸青母子唯一合照
文 |地缘历史档案
编辑 |地缘历史档案
声明:拙见在此,抛砖引玉。诚邀您点个「关注」,方便日后交流。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,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。真理越辩越明,感谢您赐教!
声明:拙见在此,抛砖引玉。诚邀您点个「关注」,方便日后交流。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,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。真理越辩越明,感谢您赐教!
时间是1950年5月,地点在湖南长沙县板仓,毛岸英站在母亲杨开慧的墓前,没说太多话,只是看着墓碑,眼睛红了。
展开剩余88%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,轻轻握在手里。这块石头,他带回了北京,一直放在身边。
半年之后,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,年仅28岁。而他的弟弟毛岸青,后来无数次站在这个墓前。
他们兄弟俩,一共留下了9张合影。从上海到莫斯科,从板仓到北京,每一张照片背后,藏着命运的起伏。
1931年,二排左一为毛岸英,右一为毛岸青,右二为毛岸龙,这是兄弟仨唯一的合影,拍于上海法国公园
1930年冬天,长沙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寒风刺骨。杨开慧被国民党何键处决时,年仅29岁。
行刑前,她拒绝签下与毛泽东脱离关系的声明。她留下一句话: “死不足惜,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!”那天,她三个孩子都在。
毛岸英8岁,毛岸青7岁,毛岸龙只有3岁。
毛岸英被关在母亲同一座牢房,亲眼看着母亲被拷打,哭到失声。毛岸青没进牢房,却亲眼见到了母亲的遗体被乡亲抬回。
1950年5月,毛岸英在韶山和乡亲们讲解土改政策
她全身裹着白布,脚还露在外头。那天,毛岸青抱着母亲的脚哭着喊:“妈妈站起来!妈妈你快站起来啊!”他一直晃着那双脚,直到旁人把他拉开。
这件事,成了他一生的梦魇。
毛岸龙什么也不懂。穿孝衣的时候,是毛岸青帮他换上。他只知道,大人都在哭。
第二年春节后,三兄弟被舅妈李崇德和外婆向振熙护送到了上海。为了安全,三人都改了名。毛岸英叫杨永福,毛岸青叫杨永寿,毛岸龙叫杨永泰。
1950年5月,毛岸英在韶山老房子院里
然而没过多久,毛岸龙就失踪了。
1931年,三兄弟被安置进地下党创办的大同幼稚园。好景不长,顾顺章叛变,幼稚园被迫解散。毛岸英和毛岸青自此流落街头。
那年,毛岸英9岁,毛岸青8岁。他们靠捡破烂、推车、卖报过日子。上海的街头不讲情面,警察和地痞三天两头欺负他们。
毛岸英曾被按在地上打到鼻青脸肿,毛岸青则一次次发烧,没人有钱给他看病。
这是李杜将军的出国护照,三个孩子分别是毛岸英、毛岸青、董健吾的儿子董寿琪,岸英14岁,岸青13岁
1937年,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苏联合影,岸英(左)15岁,岸青14岁,这张合影被带回延安,交给毛主席
更惨的是1933年。 毛岸青在报纸上看到叔叔毛泽覃牺牲的消息,气愤不过,在大街墙上写下“打倒帝国主义”六个大字。被印度巡捕发现后,打得头破血流。
那次,他被打成脑震荡,落下终身神志不清的后遗症。
1936年,靠张学良的资助,毛岸英14岁、毛岸青13岁,被送往苏联。护送他们的是李杜将军,途中还有董健吾的儿子同行。
左起:毛岸青、张芝明(张太雷之子)、毛岸英、郭志成(郭亮之子),在苏联合影,毛岸英带着读报纸
抵达巴黎,再转莫斯科,兄弟俩被安排进 莫尼诺国际儿童院。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生活安稳。他们拍了一张抵苏合影。
但他们已经不太记得父亲长什么样了。在儿童院里,他们直呼“毛泽东”。 直到周恩来和邓颖超1940年来看望他们,他们才知道,那个名字是爸爸。
那天,他们又拍了一张合影。周恩来走时,毛岸英悄悄问:“我爸爸现在好吗?”
1940年元旦,周恩来和邓颖超去儿童院看望中国孩子们,左二毛岸青、右一毛岸英
1940年元旦,周恩来和邓颖超去儿童院看望孩子们大合影,四排左二毛岸英,四排右二毛岸青
毛岸英(左)和毛岸青在苏联合影
1946年1月,毛岸英回国。毛泽东安排他去“劳动大学”,在陕北吴家枣园种地、学农。毛岸英没怨言,他说: “我终于可以为国家做点事了。”
1947年,毛岸青也回来了。他是跟着贺子珍和妹妹李敏先到哈尔滨,后回到北京。那年夏天,兄弟终于团聚。
1949年7月,李敏和毛岸青回到父亲身边,这是李敏和爸爸的第一张合影,还很拘谨
1950年5月,湖南解放后,毛泽东让毛岸英回老家看望外婆,并去给母亲杨开慧扫墓。
毛岸英站在板仓杨开慧墓前,很久没说话。墓碑前的泥土里,他捡起一块石子,轻轻握在手心。他对母亲哭着说: “妈妈,我代表爸爸和弟弟来看您。”
这一次,是诀别。
1950年5月,毛岸英回湘省亲,终于见到外婆,左起:舅妈李崇德、舅舅杨开智、毛岸英,前:外婆,表妹杨瑛
半年后,毛岸英牺牲在朝鲜,连遗体都没能带回来。
而毛岸青,第一次为母亲扫墓,是1962年。他带着妻子邵华和嫂子刘思齐一同前往。那天,他站在墓前久久凝视,什么都没说。 他此后一共去了5次,每次都带着家人。
毛岸青晚年喜欢坐在老房子的阳台上晒太阳。他身后墙上挂着两张照片,一张是毛泽东的老照片,一张是杨开慧年轻时的照片。
2001年,杨开慧诞辰100周年,毛岸青、邵华、毛新宇、刘思齐、张文秋在重读杨开慧的托孤信
2001年,杨开慧百年诞辰。他带着全家重读母亲的托孤信。他念着念着停下了,说不下去了。
在这之后,毛岸青身体越来越差。但他坚持要亲自去一次板仓。他说:“我总要和她说句话。”
那次扫墓后,他再也没去过。
2007年3月23日,毛岸青在北京病逝,享年84岁。
1962年,毛岸青、邵华、刘思齐肃立在妈妈墓前
他们兄弟俩,留下了8张合影,留下了一代人无法磨灭的记忆。
毛岸英为妈妈扫了一次墓,那是诀别。
毛岸青扫了很多次墓,那是陪伴。
70年代,毛岸青、邵华、刘思齐和舅舅、舅妈、保姆孙嫂在杨开慧烈士陵园
在这段兄弟情深的历史背后,是杨开慧用生命换来的信念,是毛泽东用沉默托起的牺牲,是中国革命家庭最真实的缩影。
历史没有忘记他们。
他们的照片,也没有老去。
参考资料:
百集微纪录·红色档案丨亲爱的岸英、岸青——2021-03-31 08:14·国际在线
参考资料:
百集微纪录·红色档案丨亲爱的岸英、岸青——2021-03-31 08:14·国际在线
发布于:河南省钱龙配资-配资门户网-南宁股票配资-股票的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